关于设计中的情感,在业界有一本著名的书《情感化设计》,在这本书里面专门探讨了设计与情感的关系,作者是唐纳德•诺曼,他还有另一本在业界非常著名的书《设计心理学》。
人性关怀
《情感化设计》没看过,但是在平时进行竞品分析的时候,我发现了善于运用情感化设计给产品所带来的收益,且这种收益成本很低。特别是在移动设备上,屏幕不够大,往往给人一种局促的感觉,而面对成千上万的App,要知道App的目标是用户,所以关注人的情感是必要的。而如果说一个 App 要体现人性关怀,那么它一定是让用户和程序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沟通。这种微妙源自于对细节的精雕细琢,如Path的“+”蹦出各类型分享图标。同时“+”变成了“×”自然而然就成了关闭按钮,而其弧线形的展示方式,打破了iOS的局限,让人耳目一新。同样的细节还体现在图标出现和消失时的动画以及左右分屏式的页面展示。更具人文关怀的是,他将传统的“在线”、”离线”,重新定义成了”醒着”、”睡着了”,而显然他们比在线、离线更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人现实中所具有的状态。
关注用户收益
从上面所举Path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移动产品设计情感沟通的一大特征就是人性化,但到底什么才是人性化?如何才能勾起用户的情感?
先看《zen of palm》读书笔记中举的几个例子:
iPod在宣传时总是把重点放在能存多少首mp3、多少张照片和多少部视频上,这样对容量没概念的人也能知道这东西在实际中的用途;
Macworld大会上常常会展出新的软件特效、屏保甚至壁纸,这点曾为很多人耻笑,但这恰恰是更多的人所关注的东西;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共有的用户特征,就是他们都是用户真正关注一看即懂的。
再随便举一个例子:
K歌之王=4.99美金=33人民币=2000首歌曲欢畅欢唱=100小时
KTV=68人民币=15首歌曲=1小时
对比100小时和1小时,你选择哪一种?这是App Store上比较畅销的一款K歌软件的宣传口号,简单、直白,用户一看就懂。且用户根本就不会去详细计算,重要的是它能省钱,让用户觉得能带来收益。
给用户带来收益,这就是人性化,也是情感沟通的精髓。这种收益即可能是精神上的,也可能是实用方面的。就如微信启动画面那张迈克尔•杰克逊的剪影及旁白,代表了一种精神;而Path的“+”蹦出各类型分享图标,非常实用。
设计是技术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设计的目的是让用户更好的使用产品,说到底是以用户为中心,想用户所想,思用户所思,从这方面来看,设计必然要充满人性,必然要能勾起用户的情感。
文章来源:
http://www.114inf.com